从"打死也不出柜"到带伴侣回家过年
2018-04-27 16:36 浏览:102次 【

今年春节,我的好几位朋友,都带了他们的伴侣回去与家人团聚,共庆新年。

从"打死也不出柜"到带伴侣回家过年

这条回家的路,对很多直人朋友来说,可能体会更深的是糟糕的交通和拥挤的人潮,对同志来说,除了拥挤,回家之路更难的是要面对亲人的期盼与现实之间的强烈冲突。同志回家的意义,远比团聚要复杂的多。


从躲藏到回家


很多同志朋友,会因为性倾向的原因,害怕家人知道自己的“秘密”,刻意与家人保持距离,或离开家,去到陌生的城市里工作生活。我的身边有一大批同志朋友,从小城镇来到一线城市工作和学习,更多的像是逃离熟悉的人际环境,让自己在相对包容的城市里,找到栖身之地。


我20年前来到广州,早年每到春节的时候,在团聚与孤独之间,同性恋社群弥漫着一股悲凉之气,很多同性恋把自己看成一抹浮萍,孤魂野鬼般,没有归处。


这些年,非常明显的变化是出柜的同性恋者越来越多了,在今年除夕亲友会广州聚餐时,我那一桌10个人,有6个说已经跟父母出柜了,另外4位还没有想好。相比于10几年前,很多人都是“打死也不会出柜”、“出柜是伤害父母”的论调,社群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出柜之后,带伴侣回家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也是人之常情。我的几位朋友中,有一位如果不带伴侣回家,反而让父母不安心,担心小俩口“是不是又吵架了?”在父母看来,儿子的伴侣关系缺少法律保障,更需要亲情的润滑。


而另一位朋友,则是妈妈提出邀请,让他带伴侣回来玩,“看见你们幸福,妈妈就开心。”


这就是一份平常的感情,异性恋伴侣关系稳定后,一起回家,见见父母或亲戚,完全是人之常情,同志伴侣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平常心。


出柜是多层次的


但回家的路,一定不会都是平坦的。我的另一位朋友带伴侣回去,父母还是有一些不适应。父亲在年夜饭上,用传统孝道观念教育儿子的伴侣,作为长子,应当陪伴在自己父母身边,就引起了冲突。


父亲话语的背后传统的孝道只是障眼法,觉得儿子同性恋这事不想让周围人知道是真。如果子女在大城市里,同性恋这事好像还有一些距离,在父母的生活圈里影响不大,而把伴侣带回去过年,则让出柜的层次纵深推进了。我这位朋友,在回去之前,直接把要带伴侣回家过年的消息,发到亲友群里,相当于一次大面积的出柜,并精准覆盖所有重要关系。


有人批评说,“这是没有考虑父母的感受”。我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如果同性恋,只能憋在自己的小环境里,不能回家分享感情,不能跟亲人一起聚会,不能像异性恋伴侣一样融入家庭关系中,那同性恋还是生活在柜子里。


我甚至认为,很多同性恋动不动就教育别人,要考虑各种人的感受本身,就是内化了的自我愧疚,认为自己身为同性恋是丢人的,这样回家,别人都知道了,丢了父母的面子。


我是同性恋,没偷没抢,有什么好怕的!有些感受就是因为被挑战的太少了,多挑战几次,刺激到位了,感受就不那么激动了。很多人之所有活得累,是因为他喜欢为别人的感受负责,唯独不能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我反而觉得朋友在饭桌上,与父亲的对话更有力量,“为什么我弟媳妇可以坐在这儿?”言下之间,我的伴侣因为是同性,就没有资格坐在除夕夜的家庭餐桌上吗?他后面接着的一句话是,“你这是大男子主义。”


而弟弟站出来表达的观点,让人温暖,也值得深思,“你作为同志就是要跟别人融合起来,而不是把自己孤立起来。”千辛万苦,挤春运回家,不就是为了更好地融合吗?


从孤立到融合


弟弟从人性的角度谈到的一句话,其实正是中国同志社群,这些年经历着的巨大变化。


曾经很多同性恋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怪人”,不会有任何人理解和接纳,将会孤独的死去。


亲友会绵阳分会的一位爸爸,今年过完春节,接到一位同性恋者要约他聊聊,这位同志原计划找个人把自己的故事讲完后,选择寂寞的了断自己的人生。而这位爸爸的倾听和支持,又唤起了他向生的勇气。


孤独是一种感受,因为不敢跟别人分享,不被人理解,自然是孤独的。而孤立则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有时是一种主动选择。因为在扎堆的主流之地,同性恋的生活,同性恋的感受是不会被看到的,那种压抑的感受和别扭,很多人宁愿选择离远点,是一种内心的不合作。


但自我孤立,并不能换得平等权益。在美国同志运动中,早年因为精神科医生鼻孔朝天,说同性恋是病,很多同性恋者专门选择成为精神科医生,并用自己的专业背景为同性恋发声,而像米尔克一样,很多同性恋者争取成为民意代表,为同志社群发声。在美国有专门的基金会支持LGBT人群参与美国的政治竞选。


今天,之所以,有很多人还认为同性恋是个“问题”,因为站出来的同志太少太少,藏起来的还太多太多,当更多的同性恋站出来,并融合进家庭和社会之中,人们习以为常,并广泛接纳之后,同性恋的问题就不会再是个“问题”。


同志运动,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就是怎么从“是个问题”变成“真的不是问题”。


因为城乡差异,地区差异,中国的同志社群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大城市里,很多同性恋不仅出柜了,有些通过不同的方式,养育自己的后代,成为身边的平常人,而在小城镇和农村,走进异性婚姻,还是很多人的选择。


改变大环境,注定需要较长的过程,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生活的小环境,则人人可为,就看你想不想!


带伴侣回家,坐上那张家人团聚的餐桌,又何尝不是争取来的?


更多阅读
  • 小野春(左)和西川麻实在东京的家中。 CHANG W. LEE/THE NEW YORK TIMES东京——今年4月,佐藤郁夫(Ikuo Sato)站在东京一个法庭上,向世界宣布自己是同性恋。在拥挤的庭审现场,他描述了自己作为一个年轻男性的焦虑

    浏览:227次 评论:6
    2019-12-13
  • 提起LGBT影片,如今已经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不过这类影片,不管是《断背山》《月光男孩》这样的奥斯卡赢家,还是《阿黛尔的生活》《卡罗尔》这类欧洲奖项的宠儿,其实都属于独立电影或者文艺片的范畴。它们要么表

    浏览:1138次 评论:6
    2019-12-02
  • 我们想让你知道的是有许多支持同志的友善异性恋员工们和他们的同志同事们合作,争取资源、在内部成立相关正式社团或是组织,透过讲座、电影放映等方式让公司内部更认识同志并理解同志,不仅能减少职场上的霸凌或歧视

    浏览:169次 评论:6
    2019-12-02
  • 「最多香港人问我,为什麽台湾可以(平权运动走得前),香港不可以。我觉得最大差异是民主过程不同。台湾地区领导人是一票一票选出来,人民要往哪裡去,他没听下次就没他的份,或政党会兵败如山倒,像上次国民党在立

    浏览:185次 评论:6
    2019-11-26
  • 《台北物語》男星邱志宇在同志片《我的靈魂是愛做的》提名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他的媽媽、姊姊一家人昨(25日)前往桃園特映會欣賞,然而他一直深拍家人不能接受片中男男全裸戲,害他超級緊張,沒想到媽媽看完電影,

    浏览:1547次 评论:6
    2019-11-26
  • 台湾高雄周六(23日)举行了一场名为「10年同游,你好吗?」的同志游行,近2万人挥舞彩虹旗、盛装装扮走上街头,由高雄文化中心出发,旨在呼吁政府修法,弥补同性婚姻法的不足。游行从周六日下午1时左右开始,人群出

    浏览:159次 评论:6
    2019-11-26
  • 2018年《誰先愛上他的》獲得多項金馬獎獎項;2017年《日常對話》拿下柏林影展泰迪熊獎【註】…… 在台灣電影文化中,同志片一直有著鮮明的重要性。從解嚴前到廿一世紀,台灣同志電影在歷史的推動下,呈現了相當特殊的

    浏览:182次 评论:6
    2019-11-25
  • 华人圈第一家同志书店“晶晶书库”创办人赖正哲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就开始参与和推动台湾同志平权运动。2012年,赖正哲走进北京胡同开咖啡馆,1700公里的彩虹路,他见证了两个城市的同志群像。华人圈第一家同志书店

    浏览:232次 评论:6
    2019-11-25